今天是:

长春中医药大学2024年公开招聘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 2024-10-29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内涵建设,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实现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引育并举、重在培养,保证数量、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青年后备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创新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热心服务的教学科研辅助队伍,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稳定、使用等环节,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三、具体措施

(一)引育并举,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坚持引育并举原则,制定实施适应新时代下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用足用好国家及吉林省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和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采取开放、灵活、有效的引进形式,通过设置“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等岗位,柔性引进国内外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校承担学科建设指导、青年教师培养、短期讲学等,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大力推进实施“杏林学者”工程,制定“杏林学者”资深教授和特聘教授实施办法,继续遴选中医药学科“终身教授”。设立学科带头人岗位,加强目标考核,围绕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遴选一批由优秀学科带头人领衔,具有一定创新性思想和战略性思维、人员结构合理的团队;带动一批学科达到或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实施“杏林学者英才计划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后备领军人才。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成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营造良好氛围。逐步选拔一批师德高尚、教技高超、育人高效,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科研上起引领作用的教师给予重点支持重点培养,培育其成为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构建由校级优秀教学骨干、校级名师、省级名师、国家级名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

4.实施名医培养工程。以培养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吉林省名中医为目标,打造一批具有独特学术思想和独到临床技能的名中医。参照国家名老中医师承模式,结合名师培养工程,遴选一批中医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传承人,选配一批中医功底深厚、有独特学术专长、有一定威望的专家学者作为指导老师,通过跟师学习,传承人能够较好地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学术特色和技术专长,成长为坚持中医原创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中医药骨干人才,为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储备力量

(二)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1.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坚持“按需培养、学用一致”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国(境)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历学位,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及学缘结构。对于经批准报考并如期取得博士学历学位者全额报销学费。同时,围绕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大力引进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教师,坚持高起点、把好“入口”关。

2.实施“中青年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加大教师国际交流的层次与力度,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内访问学者等国(境)外研修计划项目;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境)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访问或合作研究。设立专项经费,资助优秀教师出国进修,资助中青年骨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力争使更多的中青年骨干具有三个月以上国外研修经历。

3实施“中青年教师实践淬炼计划具有医药类讲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每学年需从事不少于80学时的临床实践或药学相关实践,副教授以上教师要有不少于40学时的临床实践或药学相关实践;其他人文和思政学科教师要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要为本科以上层次学生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科研指导。

4.实施“中青年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重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聘请与学校有深度合作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符合政策要求的教学、科研人员带着项目到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积极发挥副高级以上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选配师德好、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资深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帮助他们尽快通过“教学关”和“科研关”。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帮助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每学期为选配的青年教师导师核定一定学时的带教工作量。

6.进一步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建立校、院两级培训和分层分类培育体制。加强教师职业生涯指导,着重对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德师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广泛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与教育改革、教学能力相结合的培训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外语培训,提升教师外语水平,增强双语教学师资力量。

7. 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科研、师资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教研室机构建制,逐步构建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等结构合理的教研室队伍。进一步健全教研室主任选聘办法,要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历和经验的人员担任教研室主任,每学期为教研室主任核定一定学时的教学工作量。通过加强教研室建设,改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

8.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在壮大学校科研力量,促进学术交流,选留高水平青年教师方面的作用,吸引一批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我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建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探索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建立培养、吸引、使用高层次人才开辟新的途径。加大博士后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考核,强化博士后管理的激励机制。

9.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配齐配足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全面加强专兼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行思想政治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

10.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按国家规定师生比不低于1:200配齐专职辅导员,严格辅导员选聘标准和程序。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每年定期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研修和培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兑现辅导员相关待遇。鼓励新入职青年专任教师,从事学生班主任工作。

11.加强教学辅助人员的队伍建设。要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教辅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辅人员的培养、使用、管理体系。通过到国内外重点实验室研修、在职提高学历、技能培训、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学辅助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适应教学和科研需要的辅助队伍。

(三)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教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着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创新方式和载体;加强教师思想状况调查研究,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教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开展名师名医文化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开展“五五”廉洁教育保护工程,强化学校名师名医的廉洁意识。

2.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完善师德师风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建立考评制度;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惩戒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进修学习和评优奖励等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查处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完善机制体制建设,确保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

1.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途径,建立新理念,加快各项政策、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建立健全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机制,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推进校院两级体制管理进一步突显二级学院办学实体地位。逐步下放人事管理权限,加大学院在教师选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师资培养、奖惩考核等方面的责权。构建学院人事管理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形成教授治学、教授治教的学术管理机制。

3.不断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积极探索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临床教学型的教师分类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科学制定不同类别的评聘条件,合理量化标准,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各尽所能,实现各类岗位教师责权利的统筹协调。对业绩成果特别优秀、贡献特别突出者,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上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高校教师系列与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校内“双职务聘任制度。

四、保障机制

1.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各学院具体实施的师资队伍工作协调机制。

2.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坚持人才资源优先投入的原则,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作为学校年度资金预算重点。设立和增加人才安家费、科研启动费、人才招聘、师资培养培训等专项经费预算每年用于人才引进、师资培养和建设的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加强教学科研公共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探索教学科研资源集成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提高实验室开放度和资源使用效率。

4.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为人才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协调的工作氛围。及时了解学校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主动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对学校发展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政策,完善制度,千方百计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安心工作,多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作、维护 联系 管理员:webmaster@ccutcm.com.cn